玉米病害详解:瘤黑粉病的识别与防治

日期:2022-06-18

玉米瘤黑粉病在我国发生广泛。经调查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新疆等地均有瘤黑粉病的发生。玉米瘤黑粉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生,病害发生早则对生产影响大,病害发生部位不同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。雌穗发病直接影响结实及籽粒的发育,雄穗基部发病直接导致雄花不育,茎秆上病菌瘤体大对籽粒发育影响大,甚至导致植株空杆。一般生产田因瘤黑粉病可引起1%~10%的产量损失;在玉米制种基地武威曾因瘤黑粉病严重发生,造成年度种子生产减产2000万Kg。玉米瘤黑粉病菌能够侵染植株的所有地上组织,有时甚至侵染根系,但主要发病部位为茎秆、雌穗和雄穗,叶片发病较少。病菌侵染后,刺激植株长出一个膨大的白色、淡黄色或粉红色、表面光亮的瘤体;瘤体逐渐膨大,呈现不规则状,表面渐变为灰白色,逐渐开裂并在中间可见黑色物;瘤体成熟后即变软,仅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的薄膜,内部黑色部分液化,干燥后瘤体干瘪,黑色组织即为病菌的冬袍子。病菌从微小的伤口入侵,在茎秆上多在茎节部位发病,因侵染时期品种抗性水平不同而出于苞叶外。在雄穗上,瘤体发生在单个小花或穗柄组织上,囊状或角状。叶片和气生根有时也会被侵染,呈现突起的泡状瘤体。玉米瘤黑粉病由于田间侵染时间长,在防治上应首选种植抗性强、田间发病率低的品种。由于病菌抗逆性强,在田间土壤中可存活多年,因此在病害重发区不提倡秸秆还田,以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。在病害常发区和制种基地,可以在玉米6~8叶期和去雄操作结束后,及时喷施25%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倍液、25%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、43%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、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,对瘤黑粉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。